上一页|1|
/1页

主题: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如何教孩子表达“愤怒”和“攻击性”呢

发表于2014-03-31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孩子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社会化的能力,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随着进入群体生活,孩子们的人际问题也开始出现:今天谁抢了书,明天谁脑袋上撞了个包,后天又是谁脸上被抓了道印子……更令人担忧的是,大点儿的孩子开始拿着小棍子到处挥打,开始不听话,动辄哇哇大哭,要不就会出现些破坏性行为,撕东西,跺脚乃至打人咬人,要是在公众场合,面对这么大发脾气的孩子,大人们多少还是会有些压力,脸上有点挂不住,有时候难免就会给孩子一顿饱揍,可这样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呢?

我们最初感到肚子里的一个小生命,就是通过胎动,正是胎儿的踢踢打打向我们发出了生命的讯息。出生后,也正是这些踢踢打打的动作让小婴儿发现自我以外的世界,此时,孩子就是在用这种基本的攻击冲动开始了活动,开启对世界的探索,区分自我和外界。

但是,当孩子开始变得尖叫,撒泼,或者咬人,踢打妈妈,尤其是当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这种攻击性的动作变得令人不愉快,甚至麻烦了。毕竟,要理解孩子天性中的爱和恨的冲动是一回事,但在公众场合面对一个抓着妈妈头发哇哇大叫的孩子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这三个问题很重要哦!!

 

一、了解攻击性的来源及性质

二、过度压抑可能是更大的问题

三、帮助孩子建设性地表达攻击

发表于2014-03-31

孩子的教育性还是比较重要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