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刘少奇派女儿送信

发表于2013-04-19

平平是刘清华远景少奇的女儿,由于父母清华大学工作繁忙,平平生下来[url=http://roll.sohu.com/20130217/n366250313.shtml]规划设计[/url就读的小学是妈妈舅舅们上过学的天津实验二小。

让儿女们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一员,是刘少奇夫妇的一贯主张。在寄宿制的学校里,平平和同学们一起渡过了新中国经济困难的几年。一日三餐见不到细粮,就连豆面、燕麦也只是半饱。在刘家渡过大半生的陈阿姨说:“每逢星期天,几个孩子都饿狼似的,把家里所有能吃的一扫而光。妈妈心疼地流着泪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可到了星期一,就又催着孩子们快走。”连老师都建议,孩子们正在发育,别住校了,少奇一句话给挡住了:“让他们知道挨饿的滋味,长大为人民做事的时候就不会让人民挨饿。”

孩子们每月的零花钱只有两元,除了吃饭,几乎没有零食。一个苹果切开,少奇一半,最小的女孩一半。

平平9岁那年,刘少奇交给平平一封信,让她交给妈妈。当她倒汽车挤火车,又步行了十几里地,赶到郊区蹲点的妈妈面前时,妈妈愣住了。拆开少奇的信,才知道爸爸让平平当“信使”的目的,是锻炼她的胆量和能力。

事后,刘少奇对人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管呢?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心让孩子去干。这样做,孩子可能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