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曾门六代无逆子,全是因为这四句家训

发表于2017-06-28
标签: 博物馆 自然 专家学者 个人 

1859年,戎马中的曾国藩给儿子写下家书: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1870年,是年六十岁、功成名就的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家训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曾国藩家训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没有一个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极少有人出仕全部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不少成为著名专家学者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探寻曾氏家族长盛的奥秘,曾国藩留给后代的“四句家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曰慎独则心安

 

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又是慎独。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

 


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曾国藩将慎独作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曰主敬则身强

 

一个人的涵养,就在于一个字,待人不分众寡,待事不分大小,一一恭敬,从不懈慢。

 


主敬,不是不闻不思不见的兀然端坐,反而是一种淡然,因为时时有敬意,反而无事能安然,有事能应变,反观放纵的人,才会状况百出,手忙脚乱,所以曾国藩说,聪明睿智,皆由出。

 

一日敬畏一日精进,一日放肆则一日怠惰,一个人气象如何,由此可见。

 

三曰求仁则人悦

 

,是仁爱,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方面,每个人,都不该自私,子女对父母有责,为官则对生民有责,为学则对社稷有责,知仁爱,才不失大道。

 

另一方面,世上大部分的伟业,都不是一个人建立的,人生中许多转机,都是朋友提供的。但若以功利之心交友,别人回馈的也不过是功利之心而已。当你用豁达待人,以仁爱处世,自然可收获一批以心相交的挚友。

 

四曰习劳则神钦

 

习劳,即身体力行,一个人衣食住行,与他所行之事所用之力想匹配,这才符合天道、受人赞许,也就是神钦。

 


有些富贵子弟,不营一业,而锦衣玉食,这必然是不能长久的。为什么有少年富贵大不幸的说法,因为不与努力匹配的所得,必将成为他日倾覆的引子。

 



梁启超这样评价: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认为是最迟钝愚拙的一位。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就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如此而已。

 

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进击靖港,惨败。太平军北取靖港,南取湘潭,合围长沙。羞愤之下,曾国藩两度投水自杀,幸遇桐溪寺的住持宝月和尚,与其谈经论道,令他豁然开悟。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坚忍,曾国藩硬是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



此后曾国藩数次溯湘江从大王山登岸,与桐溪古寺住持对谈,于是,因缘际会,从此江畔山间又多了一座文正书院。对于长沙来说,文正书院既是一处文化归心之处,也是一个精神正根之地。除了文正书院,这里更有湘军文化园、湘军博物馆在侧,是湖湘文化的弘大道场。正因如此,人文墅区致地·龙熙台将营销中心择址于此,致力承袭湖湘文脉,筑造品质人居。





上一页|1|
/1页